• 回到顶部
  • 13256252988
  • QQ客服
  • 微信二维码

生态茶园模式及配套技术

一、技术概述

       部分茶园忽视生态,建茶海式茶园,物种单一,生态脆弱,病虫易暴发成灾,导致大量用药,造成安全问题,急需加强茶园生态系统建设。同时,茶旅融合和美丽中国建设要求茶园建设立体复合生态系统。全国农技中心联合相关科研单位集成推广茶树-次要植物立体、块状复合模式,配套双减技术,构建生态茶园模式和技术体系。

该模式维护茶园昆虫种群稳定,减轻害虫危害,减少农药使用;优化土壤生态,防止酸化,促进能流平衡,减少化肥用量;美化环境,促进茶旅融合发展;增加茶叶生态内涵,为有机、绿色食品认证奠定基础,促进茶叶增值。总之,生态茶园是可持续茶园的终极形态。

       全国农技中心2012年提出推广生态茶园模式,2019年提出推动茶叶绿色生产进行生态化种植新阶段,2020年,牵头制定农业行业标准《生态茶园建设指南》及《茶园生态化水平评价技术体系》,梳理典型模式,为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。福建、浙江、广东、云南、贵州、陕西、湖北等主产省将生态茶园作为重点工作,广东每年拿出上亿元建设生态茶园,《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》将生态茶园列为重点支持内容。各地建成一批生态优良、茶叶优质、融合发展的生态茶园,实现了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均衡发展。

二、技术要点

1.茶园立体复合生态系统建设技术

1.1总体要求。利用生物多样性构建茶园复合生态系统。在垂直空间结构上,从山顶到山脚形成由林地植被、茶树、隔离带和生态功能带等组成的植被复合体斑块;在横向空间结构上,根据茶园地形地貌规划设置生态功能带,形成茶树-茶园次要植物块状复合群落结构;不宜建设大面积连片式茶园;宜构建“乔木-灌木(茶树)-草本”多层次立体复合生态系统。

1.2保护原生植被。保留山顶、山腰、山谷、水体周边及地形地貌不适宜种植茶树地块的原生自然植被。

1.3种植次要植物。利用茶园生态用地规划种植茶园次要植物,每个地块种植2种以上。茶园次要植物包括影响茶园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(茶树)的伴生植物,影响第二营养级(害虫或病原菌)的驱避植物、屏障植物、诱集植物和指示植物,及影响第三营养级(害虫天敌)的蜜源植物、载体植物和栖境植物等。

1.4种植遮荫树。茶园内种植遮荫树,遮光度控制在25%~35%,选择适合当地树种。

1.5保持水土。种植茶园次要植物、留养梯壁良性草本植物、实施行间覆盖等措施减少茶园内裸露土地。梯级园地建设土石坎。

1.6优化土壤生态。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,施用符合标准的堆肥、有机肥、生物菌肥等;行间铺草或套种绿肥;结合除草和追肥进行耕作,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深耕。使用土壤调理剂、增施有机肥及采用其他生物措施,对pH值低于4.0或高于5.5的茶园土壤进行改良。放养蚯蚓等有益土壤动物。

2配套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(如前所述)

三、适宜区域

我国所有茶叶产区。

四、技术依托单位

全国农技中心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、广东省茶叶研究所、贵州省茶叶研究所、湖北省果树茶叶研究所。

 

创建时间:2024-11-01 22:23
浏览量:0
首页标题    种植养殖    生态茶园模式及配套技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