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集中成熟轻简栽培技术
一、技术要点
1. 选用配套品种:熟性适宜,株型较紧凑,抗倒伏;结铃吐絮相对集中,吐絮畅、含絮力适中,对脱叶剂敏感;纤维长度≥30 mm,强度≥30 cN/tex。
2.标准化种植:新疆棉区采用(66 cm+10 cm)或76 cm等行距种植;内地棉区采用76 cm等行距标准化种植。
3.单粒精播:采用智能化精量播种机械,播种、覆膜、喷除草剂、铺滴灌带等一次完成。新疆棉区采用膜上打孔播种,每公顷用种量22.5 kg左右;内地一熟制棉田每公顷用种量15 kg左右,两熟制棉田每公顷用种量30 kg左右,地膜覆盖棉田出苗后及时放苗,不再间苗定苗。
4.密植化控免整枝:新疆棉区密度15万-20万株/hm2,最终株高75-90 cm。内地棉田种植密度每公顷7.5-10万株/hm2,最终株高85-100 cm;按照“前轻后重、少量多次”原则,从4叶期开始化控,全生育期化控4~5次,塑造集中结铃的高效群体,免去叶枝、化学封顶。
5.科学施肥,减施氮肥。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,采用“基、追”结合的方式施肥。有机肥全部作基肥。新疆棉区除头水外,基本上实行“一水一肥”, 平均每隔6-9天滴灌一次,每公顷施纯N 225-270 kg,P2O5 135-180 kg,K2O用量不超过120 kg,Zn肥用量3-6 kg;内地棉田每公顷氮肥用量降至200kg左右,N:P2O5:K2O比例为1:0.6:0.8。全部磷、钾肥以及40%氮肥作为基肥施用,初花期一次性追施剩余氮肥。
6. 脱叶催熟、集中收获:9月中下旬-10月初且气温稳定在18℃以上、田间吐絮率达到40-60%,采用吊杆式喷药机喷施脱叶催熟剂,若脱叶效果不佳或后期降温过快,7天后进行二次喷施。脱叶率达90%、吐絮率达85%以上时,采用机械一次机收,内地不满足机采条件的,人工收获1-2次即可。
二、适宜区域
西北内陆棉区、黄河流域棉区、长江流域棉区等全国棉花主产区。
三、注意事项
棉花集中成熟是一项涉及品种、农艺、机械装备的系统技术体系,要求做到良种良法配套、农机农艺结合,从播种开始,通过单粒精播保苗壮苗技术构建高质量的基础群体,通过水、肥、药等措施有效调控个体生长发育,建立集中成熟、高效脱叶的群体结构,确保集中成熟。但在技术推广应用中易受到环境条件、天气变化、立地条件等因素影响,部分地区存在良种良法不配套、农艺农机融合度差、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。因此,在今后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环节:一是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融合。当前用于生产的棉花品种大都是在精耕细作管理条件下选育的,不是集中成熟棉花专用品种,达不到优化成铃、集中吐絮、高效脱叶的要求,严重影响了良种良法配套。必须有针对性的选育株型紧凑、结铃集中、叶枝弱赘芽少、对脱叶剂敏感、棉铃含絮力适中的棉花品种,促进良种良法配套。同时,进一步研制提升整地、播种、中耕施肥、植保等机械,特别是适合我国内地棉区的中小型采棉机,实现“种、管、收”全程农机与农艺的高度融合。二是强化关键技术集成创新。我国不同棉区生态生产条件差别较大,要因地制宜,有针对性地创新完善集中成熟关键技术。西北内陆棉区要重点提高脱叶效果、降低机采籽棉含杂率,关键技术是降密健株、科学运筹肥水并与化学调控结合,建立便于脱叶的群体结构。黄河流域棉区一熟制棉花重点要压缩吐絮成熟期,关键技术是晚播增密、优化成铃;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两熟制棉花集中成铃关键是要改套种为小麦(油菜、大蒜)后直播,关键技术是前茬作物收获后抢茬直播早熟棉或短季棉。三是提升棉花栽培精确化、定量化程度。精量播种、水肥运筹、系统化控、脱叶催熟等集中成熟关键技术的运用,需要依靠信息化、模型化、智能化、工程化技术进行武装,实现智慧植棉、精确植棉。